陕西特产有哪些(要广告词)
陕北红枣:1988年,陕西佳县荣获国家林业局的赞誉,被誉为“中国红枣名乡”。清涧县在1995年也被命名为“中国红枣之乡”,其红枣的 可溶性糖、维生素、淀粉等含量远超其他产地。位于陕西绥德县的枣林坪黄河滩枣,以其人参果般的称号广受好评。陕北大红枣以其大颗、核小、皮薄、肉厚、质脆、丝长、汁多、味甜、甘美、醇香、高糖、鲜红、低水分的特点,以及其长久的储存期限和卓越的品质,成为享誉中外的陕西传统名优特产之一。
白水苹果:白水县被誉为国内外专家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,并以此美誉“中国苹果之乡”。这里的“白水”苹果被确定为陕西省知名品牌。陕西的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目前已居全国第二,人均苹果消费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倍,位居全国之首。白水和渭北高原的气候、土壤和地理位置与生产优质苹果的生态环境完美契合,被认定为全球最佳的苹果优生区,并已被列为陕西和全国苹果生产基地,目标是在短期内将其建设成为世界级的优质苹果基地。
凤翔西凤酒:西凤酒是中国“八大名酒”之一,以凤翔城西柳林镇的产品为最,声誉最高。该酒在唐代就以“甘泉佳酿,清冽醇馥”著称,被列为珍品。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种之一,西凤酒产自陕西凤翔县柳林镇,属于复合香型大曲白酒,五味俱全且谐调,酒液清澈透明,甘润爽口,水果香气回味悠长,以其独特的风味跻身名酒之列,驰名中外。
水晶饼:水晶饼因其馅料透明发亮如水晶而得名。早在宋代,它就享有盛誉,曾与燕窝、银耳、金华火腿齐名,至今仍是陕西省的著名特产。渭南出产的“乐天牌”水晶饼和西安德懋恭生产的水晶饼最为出名。这种饼外形美观,油而不腻,散发着浓郁的玫瑰香气,是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。
临潼石榴:临潼石榴历史悠久,最初在长安(今西安)的御花园“上林苑”和骊山温泉宫(今华清池)种植,供皇族观赏。东晋潘岳称赞其为“天下之奇树,九州之名果”。到了唐代,石榴种植已有相当规模。临潼位于长安东二十五公里处,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石榴生长,经过长期培育,形成了优良品种的临潼石榴。
凤翔腊驴肉:驴肉有补气血、益脏腑之效,对积年劳损、久病初愈、气血亏虚、短气乏力、食欲不振者有补益作用,故有“天上龙肉,地上驴肉”之称。陕西关中地区盛产著名的“关中驴”。凤翔腊驴肉选用驴腿肉精制而成,色泽红润,质地细密,酥香可口,五味俱佳,百食不厌。自清代咸丰年间起,一直受到各地欢迎。
黄桂稠酒:黄桂稠酒采用鄠邑区秦渡镇的糯米酿造,工艺精湛,要求手、料、用具洁净。糯米浸泡、蒸煮、冲洗、拌曲、装坛、发酵等工序都有明确操作,发酵期保持适宜温度。饮用时,从坛中取出酒醅,过滤后加热,并加入黄桂、白糖即可。其酒汁稠密、醇香、绵甜适口,酒精含量约15%,具有健胃、活血、止渴、润肺之功能。
歧山挂面:歧山挂面选用优质小麦特粉,经过揉条、搓条、上早消启棍等十道工序精制。面条白细耐煮,味香方便携带。在清光绪年间,它是进贡皇室的地方名产之一。1931年,曾参加美国旧金山“万国博览会”。在陕西,歧山挂面已形成多个加工基地。
陕西锅盔馍:锅盔馍是关中的特色小吃。制作时先发酵面团,擀成巨大蒲团状,蒸烤后形成大锅盖状,厚实圆润。食用时手工掰开。
洋县黑米:洋县种植黑稻米已有2000多年历史。传说西汉的张骞在汉中家乡读书时,梦见询问文曲星前程,被告知“前程万里”,并被告知黑米出现时他将发迹。后来,张骞在河边找到黑米,并在同年出仕。自那以后,洋县黑米成为向帝王进献的贡米,直至清朝末年。
陕北特产广告词
陕北红枣
1988年,国家林业局授予陕西佳县“中国红枣名乡”称号。
陕西清涧95年被命名为“中国红枣之乡”,其可溶糖、维生素、淀粉等含量远远高于全国各产地。
陕西绥德枣林坪的黄河滩枣素称人参果。
陕北大红枣是驰名中外的陕西传统名优特产之一。其主要特点是果大核小,皮薄肉厚,质脆丝长,汁多味甜,甘美醇香,含糖量高,色泽鲜红,水分较少,贮藏期长,品质优良。真乃“味夺石蜜甜偏永,红迈朱樱色莫论”,是色、香、味、形俱全的红枣。
白水苹果
众所周知,白水县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,素有“中国苹果之乡”的美誉,其“白水”苹果也被确定为陕西省知名品牌。陕西全省的苹果面积和产量,目前已跃居全国第二,而人均占有苹果,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倍,名列全国榜首。白水和渭北高原的气候、土壤和地理位置,与生产优质苹果的生态环境完全吻合,属全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,已列为陕西和全国苹果生产基地。应力争在短期内把白水和渭北高原建成世界级的优质苹果基地。
凤翔西凤酒
西凤酒是我国“八大名酒”之一,,唯以凤翔城西柳镇所生产的酒为最佳,声誉最高。在唐朝西凤酒就以“甘泉佳酿,清冽醇馥”被列入珍品而闻名于世。是我国和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种之一。
西凤酒产于陕西翔县柳林镇。此酒属复合香型大曲白酒,“酸、甜、苦、辣、香”五味俱全,且诸味谐调,酒液清沏透明,甘润挺爽,有水果香,回味舒畅,以其风味独特跻身于名酒之林,驰名中外。
水晶饼
水晶饼因其馅芯透明发亮,犹如水晶而得名。早在宋代,它就享有很高的声誉。曾与燕窝、银耳甚至金华火腿齐名。现仍为陕西省的著名特产。其中以渭南出产的“乐天粗手牌”水晶饼和西安德懋恭生产的水晶饼最为出名。它外形美观,油而不腻,具有浓郁的玫瑰芳香,是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。
临潼石榴
临潼石榴具有悠久的历史,引进初期,先在京都长安(今西安)御花园的“上林苑”和骊山的温泉宫(今华清池)内种植,是供皇子后妃观赏的。东晋潘岳称之为“天下之奇树,九洲之名果”。到了唐代,长安周围石榴栽种已有相当规模。临潼在长安以东二十五公里的地方,南依骊山,北跨渭河,自然条件极宜石榴生长,加之长期培育,形成临潼石榴的优良品种。
凤翔腊驴肉
驴肉具有补气血,益脏腑等功能,对于积年劳损、久病初愈、气血亏虚、短气乏力、食欲不振者皆为补益食疗佳品。因此有“天上龙肉,地上驴肉”民谚。陕西关中盛产驰名全国的“关中驴”。凤翔腊驴肉选用驴的腿肉精制而成。它色泽红润,质地细密,酥香可口,五味俱佳,百食不厌。自清代咸丰年间起,一直受到各地欢迎。
黄桂稠酒
黄桂稠酒选用户县秦渡镇的糯米,在酿造中,工艺精湛、严格操作,要求手净、料净、用具净。先将糯米在水中浸泡四小时,然后将米淘出,倒入蒸笼中,大火蒸约十五分钟,米到八成熟离火;再用水冲洗,待米晾干后倒在案上,拌入酒曲,而后装坛封闭,使其发酵。发酵期要保持三十摄氏度左右的温度,三天后即可成酒,在整个酿制过程中,从糯米淘洗到拌曲、装坛、压酒等十多道工序,都有明确的规程,丝毫不含糊。饮用时根椐需要,从坛中取出酒醅,加适量的洁净凉水倒入罗筛过滤,放在水锅中加热烧开,并调入黄桂、白糖,即可热饮。因其汁稠、醇香、绵甜适口,酒精含量在15%左右,后来,人们在酒液中配以中药黄桂,使酒味有黄桂芳香,故取名“黄桂稠酒”。具有健胃、活血、止渴、润肺之功能。饮用此酒有益消凳中于身体健康。
歧山挂面
选用优质小麦特粉,拿山经过揉条,搓条,上棍等十道工序精制而成。面条白细,耐煮味香,携存,食用方便。在清光绪时期是向皇室进贡的地方名产之一。一九三一年曾参加过美国旧金山举行的‘万国博览会’。在陕西,歧山挂面已形成十多个比较集中的加工基地。
陕西锅盔馍
锅盔馍是关中独特的风味小吃。制作时先把面发酵好,擀成一个大蒲团形状,放在锅里先用大火上色,后用温火慢慢烤。烤熟后端出来,象一个大锅盖子,又厚又圆人吃时用手一块一块的掰。
洋县黑米
洋县种植黑稻米,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。相传,西汉时代,张骞还未出以前,在汉中家乡成固(今陕西城固、洋县一带)读书。有一天,他在柳林内读书困倦,依树入梦,梦中游历了斗牛宫,拜谒文曲星求问前程。文曲星告诉他:“前程万里。”张骞又问何时发迹。文曲星答曰:“汝见黑米之日,即发迹之时也。”从此以后,张骞除了苦读诗书外,常去河畔寻找黑米。三年后的一天,他终于在野稻中找到一株灰色稻穗,剥开稻壳,果然是黑米。张骞正巧就在这一年出仕。据说,张骞发现的黑米,就是流传至今的洋县黑米。由于黑稻米味美,所以,自西汉汉武帝时代开始,直到清朝末年,洋县黑米均是向帝王进献的贡米。庚子之变,尽管慈禧太后如丧家之犬,仍然念念不忘洋县黑米之香,下令进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