攸县特产四件宝?

景区特产 2024-06-13 浏览(0) 评论(0)
- N +

一、攸县特产四件宝?

1、攸县麻鸭

攸县麻鸭,是国家级的著名蛋鸭型地方品种,具有体型小、生长快、成熟早、产蛋多、饲料报酬高和适应能力强的特点。以网岭、鸭塘浦、坪阳庙乡,丫江桥、大同桥、新市、高和、石羊塘等地为中心产区,产品可远销至广东、贵州、湖北、江西,上海等省市。

2、攸县香干

攸县豆腐的制作和香干的加工工艺讲究,颇具特色,全过程传统手工制作。攸县香干具有口感香浓滑嫩、韧性足、口味纯等优点,其营养丰富,有“植物肉”之称。2000年起,攸县香干被引入《湘菜菜谱》,随湘菜闻名全国,远销全国各地。

3、攸县米粉

攸县米粉精细耐煮,韧性好,可煮着吃,也可以炒着吃,营养丰富,爽滑美味。是湖南地区一种地方特色米粉,深受广大老百姓的欢迎与喜爱。

4、攸县晒肉

攸县晒肉又叫腊粉蒸肉,历史悠久,是最具农家特色的精肉制。攸县晒肉食用方便,口齿留香,肥而不腻,原汁原味,口感极佳。

5、攸县茶油

攸县是著名的“中国茶油之乡”,该县油茶栽培已有800余年。主要栽培品种以霜降籽为主,还有少量的寒露籽和珍珠籽等类型,既是经济树种,又可作庭院观赏树种。

6、攸县辣椒

攸县种植的辣椒始于清初,其品种有牛角椒、朝天椒、灯笼椒、甜椒等,以牛角椒居多。攸县辣椒种植面积之大,产量之高,质量之好,历来均为全省之首。攸县辣椒主产于皇图岭、坪阳庙、丫江桥、大桥、贾山等乡镇,其中尤以皇图岭、坪阳庙辣椒名气更大,声誉更高。皇图岭更是被称为“辣椒之乡”。

二、株洲有什么特产可以送人哦?

攸县的现榨茶油真的很好。

三、攸县的特产有哪些?

特产有:

1、攸县麻鸭

攸县麻鸭,是国家级的著名蛋鸭型地方品种,具有体型小、生长快、成熟早、产蛋多、饲料报酬高和适应能力强的特点。以网岭、鸭塘浦、坪阳庙乡,丫江桥、大同桥、新市、高和、石羊塘等地为中心产区,产品可远销至广东、贵州、湖北、江西,上海等省市。

2、攸县香干

攸县豆腐的制作和香干的加工工艺讲究,颇具特色,全过程传统手工制作。攸县香干具有口感香浓滑嫩、韧性足、口味纯等优点,其营养丰富,有“植物肉”之称。2000年起,攸县香干被引入《湘菜菜谱》,随湘菜闻名全国,远销全国各地。

3、攸县米粉

攸县米粉精细耐煮,韧性好,可煮着吃,也可以炒着吃,营养丰富,爽滑美味。是湖南地区一种地方特色米粉,深受广大老百姓的欢迎与喜爱。

4、攸县晒肉

攸县晒肉又叫腊粉蒸肉,历史悠久,是最具农家特色的精肉制。攸县晒肉食用方便,口齿留香,肥而不腻,原汁原味,口感极佳。

5、攸县茶油

攸县是著名的“中国茶油之乡”,该县油茶栽培已有800余年。主要栽培品种以霜降籽为主,还有少量的寒露籽和珍珠籽等类型,既是经济树种,又可作庭院观赏树种。

6、攸县辣椒

攸县种植的辣椒始于清初,其品种有牛角椒、朝天椒、灯笼椒、甜椒等,以牛角椒居多。攸县辣椒种植面积之大,产量之高,质量之好,历来均为全省之首。攸县辣椒主产于皇图岭、坪阳庙、丫江桥、大桥、贾山等乡镇,其中尤以皇图岭、坪阳庙辣椒名气更大,声誉更高。皇图岭更是被称为“辣椒之乡”。

四、茶油树有几个品种?

主要有以下13个品种,分别是:

1、黄袍野茶籽,主要分布在湖北、江西。油茶果个头小,呈鲜红色,油茶籽内壳色黑、油亮,属于晚熟品种(立冬籽更佳)。其出油率高,油料质量及所含营养成份居世界之首(超过油橄榄近20个百分点),据传为吕洞宾自遥池所得,洒落于通城黄袍山而得名;

2、普通油茶(又名野生油茶),主要分布在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浙江,油料质量仅次于黄袍野茶籽,属全国主栽物种;

3、小果油茶(又名门西子),主要分布在湖北、江西、福建、广西,栽培面积仅次于普通油茶;

4、软枝油茶,主要分布在广西、湖南,属于高产、速生油茶品种,油料质量比野生油茶逊色;

5、越南油茶(又名大果油茶),主要分面在广西、广东;

6、红花油茶,主要分布在江西,油质好、花可入药,是良好的庭园绿化品种,宜在高海拔地区推广;

7、多齿红山茶(又名宛田油茶籽),主要分布在广西;

8、茶梨(又名八瓣油茶),主要分布在湖北通城、浙江龙泉、江西龙南;

9、博大果油茶(又名赤柏子),不宜在中亚热带栽种;

10、白花南山茶,主要分布在广东封开、广西苍梧;

11、南荣油茶,主要分布在广西韶平;

12、金花茶,主要用作观赏;

13、邹果油茶,主要分布在广西龙胜、湖南永顺,产量低,不便于推广。

五、攸县油茶介绍?

200元1斤油茶,攸县盛产油茶,素有“湘东油库”之称,油茶栽培已有800余年。

随着攸县对油茶产业的鼓励扶持,油茶产业得到迅猛发展,油茶产业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,作为“产业扶贫示范基地”,今后基地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,并通过合作经营、家庭经营、大户经营、专业合作社经营等多种模式,形成油茶产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相挂钩的发展机制。